• 上证- - -(涨:-平:- 跌:-) 深证- - -(涨:-平:- 跌:-)
  • --
  • --
  • --
  • 成交量:--(手)
  • 成交额:--(万元)
  • --
  • 今开:--
  • 昨收:--
  • 最高:--
  • 最低:--
  • 换手:--
  • 市盈:--
  • 量比:--
  • 振幅:--
主营范围
一般项目: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发电机及发电机组制造;机械电气设备制造:风力发电技术服务;太阳能发电技术服务:风电场相关系统研发:海上风电相关系统研发;电机及其控制系统研发:发电机及发电机组销售;机械电气设备销售;风力发电机组及零部件销售;风电场相关装备销售;光伏设备及元器件销售:环境保护专用设备制造;金属材料销售:工程和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工程管理服务(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许可项目:货物进出口:发电、输电、供电业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审批结果为准)。
主营构成分析
2024-12-31 主营构成 主营收入(元) 收入比例 主营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按行业分类 风电行业 219.9亿 99.04% 200.2亿 99.10% 19.66亿 98.43% 8.94%
其他 2.127亿 0.96% 1.813亿 0.90% 3135万 1.57% 14.74%
按产品分类 风电机组 180.5亿 81.33% 169.6亿 83.94% 10.97亿 54.92% 6.08%
新能源电站开发转让 16.89亿 7.61% 12.81亿 6.34% 4.081亿 20.43% 24.16%
新能源工程总承包服务 12.13亿 5.46% 11.29亿 5.59% 8382万 4.20% 6.91%
其他 9.290亿 4.19% 6.886亿 3.41% 2.404亿 12.03% 25.88%
发电收入 3.137亿 1.41% 1.455亿 0.72% 1.682亿 8.42% 53.62%
按地区分类 国内 219.2亿 98.74% 200.0亿 98.99% 19.23亿 96.27% 8.77%
海外 2.792亿 1.26% 2.048亿 1.01% 7448万 3.73% 26.67%
 
2024-06-30 主营构成 主营收入(元) 收入比例 主营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按行业分类 风电行业 85.51亿 99.10% 74.13亿 99.03% 11.38亿 99.60% 13.31%
其他主营业务 7737万 0.90% 7276万 0.97% 460.5万 0.40% 5.95%
按产品分类 风机销售 64.82亿 75.13% 58.12亿 77.64% 6.703亿 58.67% 10.34%
新能源电站开发转让 10.11亿 11.71% 7.096亿 9.48% 3.010亿 26.34% 29.78%
新能源EPC总承包业务 7.388亿 8.56% 7.199亿 9.62% 1885万 1.65% 2.55%
其他 2.253亿 2.61% 1.690亿 2.26% 5628万 4.93% 24.98%
发电业务 1.712亿 1.98% 7514万 1.00% 9608万 8.41% 56.11%
按地区分类 国内 85.00亿 98.52% 73.82亿 98.61% 11.18亿 97.89% 13.16%
其他主营业务 1.281亿 1.48% 1.040亿 1.39% 2415万 2.11% 18.85%
 
2023-12-31 主营构成 主营收入(元) 收入比例 主营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按行业分类 风电行业 186.5亿 99.59% 160.9亿 99.56% 25.59亿 99.77% 13.72%
其他 7724万 0.41% 7131万 0.44% 593.2万 0.23% 7.68%
按产品分类 风电机组 160.1亿 85.50% 140.1亿 86.67% 20.03亿 78.07% 12.51%
新能源EPC总承包 13.75亿 7.34% 13.02亿 8.06% 7282万 2.84% 5.30%
其他 6.173亿 3.30% 4.179亿 2.59% 1.993亿 7.77% 32.29%
新能源电站开发转让 4.296亿 2.29% 3.115亿 1.93% 1.180亿 4.60% 27.48%
发电收入 2.946亿 1.57% 1.222亿 0.76% 1.724亿 6.72% 58.51%
按地区分类 国内 184.6亿 98.60% 159.3亿 98.56% 25.35亿 98.84% 13.73%
海外 2.626亿 1.40% 2.328亿 1.44% 2981万 1.16% 11.35%
 
2023-06-30 主营构成 主营收入(元) 收入比例 主营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按行业分类 风电行业 70.35亿 100.00% 58.45亿 100.00% 11.89亿 100.00% 16.91%
按产品分类 风电机组 63.50亿 90.26% 53.42亿 91.39% 10.07亿 84.70% 15.86%
新能源EPC总承包 4.310亿 6.13% 4.058亿 6.94% 2515万 2.11% 5.84%
发电收入 1.644亿 2.34% 5393万 0.92% 1.105亿 9.29% 67.20%
其他(补充) 8989万 1.28% 4352万 0.74% 4636万 3.90% 51.58%
按地区分类 国内 68.91亿 97.96% 57.22亿 97.88% 11.70亿 98.37% 16.98%
其他(补充) 8989万 1.28% 4352万 0.74% 4636万 3.90% 51.58%
其他主营业务 5339万 0.76% 8042万 1.38% -2702万 -2.27% -50.61%
 
2022-12-31 主营构成 主营收入(元) 收入比例 主营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按行业分类 风电行业 173.8亿 100.00% 142.9亿 100.00% 30.89亿 100.00% 17.77%
按产品分类 风电机组 163.2亿 93.87% 135.3亿 94.63% 27.90亿 90.32% 17.10%
新能源EPC总承包 4.228亿 2.43% 4.098亿 2.87% 1295万 0.42% 3.06%
其他 3.850亿 2.21% 2.429亿 1.70% 1.421亿 4.60% 36.90%
发电收入 2.587亿 1.49% 1.146亿 0.80% 1.440亿 4.66% 55.68%
按地区分类 国内 171.0亿 98.37% 140.5亿 98.31% 30.48亿 98.66% 17.82%
海外 2.835亿 1.63% 2.422亿 1.69% 4129万 1.34% 14.56%
 
经营评述

公司以“献人类清洁绿电,还自然碧水蓝天”为企业使命,致力于成为一家技术领先、受人尊敬、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服务企业。公司的主营业务为风电整机装备制造、清洁能源开发运营和新能源工程总承包三大业务,同时深耕储能系统解决方案、综合能源服务、新能源消纳三大战略新兴业务,未来建立六大板块于一体的业务生态,打造以新能源和碳排放管理为主的现代化一流新能源企业。(一)主营业务经营模式1、风电整机装备制造业务具体经营模式为整机总装、零部件专业化协作,即公司负责风电机组整机的研发、设计及总装,配套零部件采取专业化协作的方式,由供应商按公司提供的技术标准进行生产,公司进行质量监控。随着行业内客户需求的多样化和差异化,公司的经营模式已逐步转变为提供风电机组产品及风电技术服务、产品改造升级的“整体解决方案”,即公司从事风电场前期资源测评、风电场机组选型和经济性设计、风电机组的研制与生产以及风电场运行维护和技术改造升级等。2、清洁能源运营业务具体经营模式包括了前期资源开发、新能源电站建设及运营等环节。公司积极布局该项业务,自建或与他人联营投资、开发、运营风电场和光伏等新能源电站,待项目建设完成后,通过持有清洁能源资产获取稳定的发电收入,或通过择机对外转让以取得转让收益。3、新能源工程总承包业务新能源项目工程总承包可规范项目管理和严格管控工程质量,从而保障风电场建设投资收益。公司具备电力行业设计、电力工程施工、建筑机电安装工程及输变电工程专业承包资质,可提供新能源电站项目整体设计、基础施工及设备吊装、集电线路施工、升压站土建与安装施工等服务。(二)战略新兴业务经营模式1、储能系统解决方案储能作为支撑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技术和基础装备,对推动能源绿色转型、应对极端事件、保障能源安全、促进能源高质量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公司顺应行业发展趋势,积极培育推出储能系统解决方案板块,业务范围包括储能电站投资、储能产品的设计研发、制造、销售、运维等服务,可以从项目前期咨询、技术方案设计、项目申报、工程总包、储能系统设备供应、验收调试和运营维护全生命周期储能系统解决方案。2、综合能源服务综合能源服务业务为公司长期发展的重点业务板块,业务范围包括技术服务、智能化改造、备品备件销售、智慧服务平台等。公司在风电整机置换、退役设备处置、备件物资供应、场站智慧运维、增值技术改造及综合能源技术等领域拥有专业的方案研发实力与高效的实施能力,可面向全行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智慧服务解决方案,以提供高附加值技术服务促进综合能源服务业务可持续发展,可快速解决客户痛点和难点问题。3、新能源消纳公司以“绿电绿能一体化”为发展主线,打通“绿电化工、绿电+算力”等产业链,努力突破行业同质化竞争困局,并探索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应用场景和实现路径,形成新能源解决方案,完成向绿电服务商的战略转型。1、概述2024年是公司正式迈向全球化、集团化发展的开篇之年。公司一方面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统筹推进全产业链各项业务协同发展,实现了经营规模稳步增长,经营质效持续提升,高质量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另一方面,公司深入研判行业发展趋势,精准把握自身发展重点,以内涵式发展为引领,全面推进产业基础再造和转型升级,着力构建供应链现代化体系,通过强链、补链、延链,优化产业布局、完善产业生态,制定了以六大板块为核心的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确立了三大主营业务板块与三大战略新兴业务协同发展的格局,推动发展模式从"市场增量"向"增量市场"的战略性转变;通过深化组织机构改革,推进业务板块和区域公司独立运营核算,持续提升管理效能,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1.98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65亿元。(一)风电整机装备制造业务2024年,公司实现风电机组销售收入180.53亿元。实现对外销售容量11,618.31MW,同比上升37.22%。2024年度及2023年度销售明细(1)市场订单成绩亮眼2024年风电设备新增订单30,893.01MW,同比增长96.65%,累计在手订单39,866.74MW,包括已签合同尚未执行的项目和中标尚未签订合同的项目。客户结构进一步优化,央国企订单持续提升;从订单分布区域来看,海外中标容量同比增长超100%,连续两年保持翻倍增长,并在中东、北非等市场实现突破,首次获取项目订单。累计在手订单具体为:(2)产业链延伸布局报告期内,公司在原有关键部件技术穿透的基础上,科学谋划产业链延伸布局,布局叶片产业,公司通过关键部件布局,在进一步降低风机成本同时,也保障了供应链安全。(二)清洁能源运营及工程总承包业务报告期内,公司新增新能源(风电/光伏)项目核准/备案权益容量达2,606.96MW。报告期末,公司累计权益并网容量1,021.17MW。新能源电站“滚动开发”出成效,报告期内完成了两个风场的出售。2024年工程总承包业务结出硕果,EPC中标70.53亿元,其中外部中标订单达56.49亿;在建项目容量超1GW,公司工程总承包业务已初具规模。(三)战略新兴业务公司着力推进新能源产业新生态的建设,全力开拓储能系统解决方案、综合能源服务和新能源消纳三大新兴业务。在储能业务方面,2024年分别在品牌实力、构网型及独立共享储能项目批量交付、全栈自研产品应用认可度上进一步提升,先后获得“中国新型储能百大品牌”“2024年度储能新锐企业”等荣誉;公司登榜BNEF2024年“全球Tier1一级储能厂商”迈出国际化步伐,以GB、IEC、UL等国际权威认证标准的严苛品质,满足海内外市场对新能源产品要求。在综合能源服务方面,智慧服务与海外业务携手并进,针对进口机组成功实现多项业务从无到有的“零突破”;在数智化领域推出基于AI及孪生数字技术的场级能效平台,该平台凭借其先进性和实质的场站提质增效成果,助力公司成功斩获多个订单。新能源消纳业务启航,公司将着力解决风光资源富集区绿电就地转化,破解地理分布与负荷中心不匹配难题,打通并创新“绿电化工、绿电+算力”等新能源应用场景;瞄准新能源制氢制氨制醇路径,计划成立氢氨醇业务部,推进与吉利集团、招商局集团等行业翘楚的甲醇项目战略合作,公司已获得全国首张绿色甲醇ISCC体系的全生命周期碳减排认证。(四)产品研发针对国内陆风市场、海上市场,海外市场,公司围绕大型化、智能化、高端化等行业发展趋势,打造高质量、高性能、高可靠性的“精品风力发电机组”,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同时,公司依托深厚的技术积淀,已具备智慧储能系统的全栈研发和生产能力。陆上风电方面,公司全新开发了220/230米风轮直径的整机产品,功率等级覆盖6.XMW、7.XMW、8.XMW、10.XMW等主力机型。其中:10MW机型是目前陆上产业化最大的风电机组产品,在北方大基地等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中标容量已超5GW;7.XMW产品被评为“风电领跑者”技术创新论坛最佳陆上风电机组;16MW级陆上风电机组研发,取得内蒙古自治区“揭榜挂帅”项目资助。此外,公司全新打造一系列高收益的国际7MW、9MW、W10平台产品。海上风电方面,形成9MW海鷂平台和16MW海鹰平台,实现近海海域、深远海海域全覆盖。公司打造高可靠性海上精品产品,9MW机组首个批量项目已全容量进入试运行阶段,奠定了公司海上机组业务发展坚实基础,9MW海上风电机组还成功入选“浙江制造精品”并获得首届“领航者杯”浙江国资国企创新大赛一等奖;勇闯深远海技术“无人区”,完成16MW海鹰平台首台机组安装,被评为“风电领跑者”技术创新论坛最佳海上风电机组。储能产品研发方面,公司厚积薄发,在大型储能领域,顺利量产新一代5MWh智能液冷集装箱系统;在工商储领域,成功量产261kWh和417kWh两款户外柜产品;在技术研发方面,持续升级自研电池管理系统(BMS)和能量管理系统,其中BMS荣获工信部“第二届能源电子产业创新大赛”二等奖;同时,公司在新技术方面深入布局浸没式储能技术、全钒液流电池解决方案等,标志运达在储能研发再创新高地。(五)技术创新报告期内,公司围绕风电装备制造核心业务,积极拓展新能源产业链其他板块并加强技术创新,在前沿共性技术研究、科研管理与奖励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绩。前沿技术研究方面:①开展国产主控系统研制,突破高密度板卡设计、高性能元器件选型、高实时系统总线等关键技术,打破主控系统长期被国外垄断局面。②开展大兆瓦机组钢塔算法研究,实现了塔架性能算法、塔架设计重量、塔架可靠性设计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同时完成内部标准制定并取得DNV国际权威认证。③开展基于AI视觉分析手段的叶片质量监测技术研究,在行业内率先实现AI图像识别技术与大部件过程质量管理的深度融合,成功探索风电大部件质量管理新模式。④开发风电场半物理实时仿真认证平台,为新技术研发及测试、现场问题复现及闭环和风电场/机组并网取证等方面提供了有力的支撑。⑤完成新能源电力市场交易决策系统开发,围绕高效电价预测算法及智能交易决策模型,打造了“营销资源+智能系统+交易专家”的综合电力交易服务体系,显著提升了场站电力收益并有效降低了电价下行风险。在科研管理与奖励方面:①“高性能重载齿轮传动系统设计制造与智能运维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双馈大容量风电机组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获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基于状态评估技术的风力发电机优化设计及产业化应用”项目获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②公司入选国家工信部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和浙江省第一批产业链“链主企业”;成功获得“浙江省制造业单项关键培育企业”荣誉称号;参与共建的全省可再生能源电气技术与系统重点实验室获批。③公司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承担浙江省“尖兵”“领雁”研发攻关计划项目2项,承担杭州市重大项目1项,发布国家和行业标准30项,获得国内外专利授权97项,获得省部级荣誉奖项4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