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证- - -(涨:-平:- 跌:-) 深证- - -(涨:-平:- 跌:-)
  • --
  • --
  • --
  • 成交量:--(手)
  • 成交额:--(万元)
  • --
  • 今开:--
  • 昨收:--
  • 最高:--
  • 最低:--
  • 换手:--
  • 市盈:--
  • 量比:--
  • 振幅:--
主营范围
生产销售半导体芯片、光有源、无源器件、电子线缆、光纤光缆;光电传输线和传感器件及组件、部件、系统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计算机软件开发;经营本企业自产品及技术的出口业务和本企业所需的机械设备、零配件、原辅材料及技术的进口业务(国家限定公司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及技术除外)。(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许可项目:电线、电缆制造(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审批结果为准)一般项目:电线、电缆经营;输变配电监测控制设备制造;输变配电监测控制设备销售;海上风电相关系统研发;海上风电相关装备销售;电工机械专用设备制造;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智能输配电及控制设备销售;有色金属压延加工;金属制品研发;金属制品销售;电器辅件制造;电器辅件销售(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主营构成分析
2024-06-30 主营构成 主营收入(元) 收入比例 主营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按行业分类 电线、电缆、光缆及电工器械制造业 11.47亿 100.00% 9.534亿 100.00% 1.938亿 100.00% 16.89%
按产品分类 输电线缆 5.762亿 50.23% 5.268亿 55.25% 4941万 25.50% 8.58%
光纤光缆 3.384亿 29.50% 2.728亿 28.61% 6558万 33.85% 19.38%
装备线缆 1.313亿 11.44% 9269万 9.72% 3857万 19.91% 29.39%
其他 1.014亿 8.84% 6118万 6.42% 4019万 20.74% 39.65%
按地区分类 国内 11.16亿 97.32% 9.247亿 96.99% 1.917亿 98.94% 17.17%
国外 3073万 2.68% 2869万 3.01% 204.7万 1.06% 6.66%
 
2023-12-31 主营构成 主营收入(元) 收入比例 主营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按行业分类 电线、电缆、光缆及电工器械制造业 23.47亿 100.00% 19.30亿 100.00% 4.170亿 100.00% 17.77%
按产品分类 输电线缆 12.84亿 54.71% 11.44亿 59.28% 1.400亿 33.56% 10.90%
光纤光缆 6.569亿 27.99% 5.183亿 26.86% 1.385亿 33.22% 21.09%
装备线缆 2.989亿 12.73% 2.053亿 10.64% 9358万 22.44% 31.31%
其他 1.072亿 4.57% 6225万 3.23% 4497万 10.78% 41.94%
按地区分类 国内 22.98亿 97.90% 18.89亿 97.87% 4.088亿 98.02% 17.79%
国外 4930万 2.10% 4105万 2.13% 824.4万 1.98% 16.72%
 
2023-06-30 主营构成 主营收入(元) 收入比例 主营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按产品分类 输电线缆 6.897亿 56.52% 6.119亿 61.45% 7778万 34.65% 11.28%
光纤光缆 3.075亿 25.20% 2.425亿 24.36% 6499万 28.95% 21.13%
装备线缆 1.576亿 12.91% 1.029亿 10.33% 5470万 24.37% 34.71%
其他主营业务 4829万 3.96% 2875万 2.89% 1954万 8.71% 40.47%
其他(补充) 1722万 1.41% 974.7万 0.98% 747.1万 3.33% 43.39%
 
2022-12-31 主营构成 主营收入(元) 收入比例 主营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按行业分类 电线、电缆、光缆及电工器械制造业 20.83亿 100.00% 17.18亿 100.00% 3.652亿 100.00% 17.53%
按产品分类 输电线缆 8.849亿 42.48% 8.091亿 47.10% 7573万 20.74% 8.56%
光纤光缆 7.571亿 36.35% 6.292亿 36.62% 1.279亿 35.03% 16.90%
装备线缆 3.184亿 15.28% 2.017亿 11.74% 1.167亿 31.95% 36.65%
其他 1.228亿 5.89% 7793万 4.54% 4487万 12.28% 36.54%
按地区分类 国内 20.30亿 97.45% 16.66亿 96.95% 3.645亿 99.81% 17.96%
国外 5305万 2.55% 5235万 3.05% 70.52万 0.19% 1.33%
 
2022-06-30 主营构成 主营收入(元) 收入比例 主营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按产品分类 输电线缆 4.038亿 39.12% 3.719亿 44.12% 3186万 16.83% 7.89%
光纤光缆 3.873亿 37.52% 3.220亿 38.20% 6535万 34.52% 16.87%
装备线缆 1.787亿 17.31% 1.100亿 13.05% 6872万 36.30% 38.45%
其他 6245万 6.05% 3909万 4.64% 2336万 12.34% 37.41%
按地区分类 国内 10.08亿 97.62% -- -- -- -- --
国外 2460万 2.38% -- -- -- -- --
 
经营评述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概况及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1、公司所属行业现状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电力行业、通信行业及军工行业。公司所处行业发展现状如下:(1)电力行业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力投资市场。2024年7月20日,国家能源局发布2024年1-6月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2024年1-6月我国电网工程建设投资完成2540亿元,同比增长23.7%。十四五期间,国家加快推进能源全领域、全环节智慧化发展,加快智能电网建设,推进能源与信息等领域新技术深度融合,建设“源-网-荷-储”协调发展、集成互补的能源互联网。跨国电力联网及远距离大规模输电推动电网行业向高压、超高压、特高压方向发展。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于2021年3月1日发布的《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中提出“十四五”期间,国家电网新增的跨区输电通道将以输送清洁能源为主,将规划7回特高压直流,新增输电能力5600万千瓦。在加强坚强智能电网建设方面,国家电网还明确提出,在送端,将完善西北、东北主网架结构,加快构建川渝特高压交流主网架,支撑跨区直流安全高效运行。在受端,扩展和完善华北、华东特高压交流主网架,加快建设华中特高压骨干网架,构建水火风光资源优化配置平台,提高清洁能源接纳能力。随着我国配电网络建设的进一步完善、智能电网铺设及特高压电力投资的需求,预计未来几年我国电力网络投资继续稳定增长,给输电线缆生产企业带来稳定需求。(2)通信行业根据工信部发布的《2023年通信业统计公报》,2023年我国通信业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力推进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全行业主要运行指标平稳增长,5G、千兆光网等网络基础设施日益完备,各项应用普及全面加速,行业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2023年电信业务收入1.6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6.2%。按照上年价格计算的电信业务总量同比增长16.8%。2021年11月,工信部印发《“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全面推进5G网络建设,全面部署千兆光纤网络。到2025年,每万人拥有26个5G基站,5G用户普及率达到56%。受惠于国内5G网络、物联网、大数据的兴起,5G产业链主要环节加速成熟,5G应用场景不断丰富,数通网向更大流量迭代带动光模块、光纤光缆新的需求增长。在网络强国战略、宽带中国、光纤到户等政策支持以及5G商用进程的推进下,大规模的通信网络建设和改造将对光通信上下游产业形成有力拉动,基于通信网络建设的各种光纤光缆产品将面临更大的市场前景。(3)军工行业为应对不断升温的国际政治紧张局势、我国与周边国家日益凸显的区域争端问题以及全球日益严峻的反恐形势,我国的国防工业及公共安全的投入力度正在不断加大。我国国防支出的持续稳步增长为军工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2024年3月9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新闻发言人在采访中提出2024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安排国防支出1.69万亿元,比上年执行数增长7.2%。但我国军费GDP占比长期维持在同级别国家中较低水平,军费总量距离美国仍存在较大差距,总体提升空间较大。我国军工产业正处于“军民融合、产业升级”的双重发展阶段,相互促进,不断加速发展。军民融合不断深入有利于充分发挥民营实体运作机制灵活、创新能力强等优势,进一步扩大民营实体为军工行业服务保障的内容和范围,推动我国国防工业做大做强。随着军民融合的深度推进,民营配套企业将迎来巨大的成长空间。随着我国军民融合不断深化发展,航空航天产业将持续保持高速增长,实现从跟踪模仿到自主创新的跨越式发展。2、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我国电线电缆行业中企业的分布区域性明显,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华东及华南的经济发达地区,其中华东地区电缆产业集中程度最为突出,是我国最大的电线电缆生产基地;而江苏省更是华东地区的龙头,产量常年居全国首位。国内特种线缆企业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广东、山东等地,其中华东地区是我国特种线缆行业最大的生产基地,产量在全国占有较高的比例,并且该地区的生产状况和技术水平代表了我国特种线缆行业的最高发展水平。电线电缆行业下游应用行业主要为电力、通信、军工、民用航空、新能源发电及机械自动化装备等行业,由于国家电网等客户存在一定的施工大型客户招标全年分布较为均匀,无明显季节性,因此电线电缆行业不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公司是高新技术企业,长期专注于特种线缆的研究与开发。公司参与电线电缆行业部分IEC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军用标准的起草制定工作。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拥有334项专利,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已形成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是中国光纤光缆最具竞争力十强企业、中国通信光电缆行业核心企业、中国线缆行业百强企业。公司航空导线、应力转移型节能导线产品和低压光电复合缆被工信部认定为单项冠军产品。公司业务主要涉及光纤光缆、输电线缆和装备线缆,是国家电网、南方电网、通信运营商、中航集团、航天科技集团、航天科工集团和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的各主机单位和科研院所等单位的主要合格供应商。(二)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概况1、报告期内从事的主要业务、主要产品及用途报告期内,公司的主营产品包括光纤光缆、输电线缆、装备线缆三大类别。2、经营模式电线电缆行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配套行业,产品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行业的经营模式为向下游电力、通信、军工等行业提供线缆配套。行业内企业根据下游客户的订单要求,进行产品开发、设计和试验,并经过一系列测试后进行批量供货,提供产品配套和技术支持等全面服务。行业内企业在与客户签订销售合同时,一般以原材料的采购价格加上一定比例的利润确定销售价格。公司主要客户为各家电网公司、通信运营商和军工行业企业、通信设备制造商,电力特种光缆和导线主要是通过招投标与签订购销合同直接销售产品。因材料成本占生产成本的比重较高,线缆行业在经营中需保持充足的流动资金。由于客户所需电线电缆的规格、型号、长度不同,产品具有定制的特点,一般实行“以销定产”。3、业绩驱动因素近年“一带一路”战略、“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及“军民融合”等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推出也为电线电缆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新机遇。国家持续推进5G规模化应用,建设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同时国防预算稳健增长,以及“十四五”国家电网特高压电网投资建设进一步增加,预计将进一步带动国内电线电缆行业的发展。公司长期专注于特种线缆的研究与开发,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已形成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是中国光纤光缆最具竞争力十强企业、中国通信光电缆行业核心企业、中国线缆行业百强企业等。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以及市场开拓,强化已有的核心竞争力,以应对行业日益增长的竞争形势。(三)报告期内公司主要经营情况2024年上半年,公司在董事会的领导下,紧密围绕年度经营目标,始终坚持“专注为客户提供卓越品质的高端线缆”企业使命,以加强内控管理为基础,以开拓市场和研发创新为工作重点,从成本、技术、品质上提高公司产品整体竞争力。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4,717.73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2.3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367.31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4.91%。公司整体生产经营保持平稳。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业务回顾如下:1、市场营销方面公司继续贯彻“销售是龙头,销售是一线”的思想,不断加大销售队伍建设,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制定科学有效的销售策略,公司销售业绩稳中有升。在加强销售队伍建设、加大市场开拓力度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了销售费用的控制,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分析。2、技术研发方面公司充分利用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平台,加强产学研合作,不断在优化生产工艺及新产品、新技术研发方面加大研发投入,公司投入研发费用5,150.5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8.44%。3、内控管理方面公司继续围绕“向管理要效益,向检查要结果”的工作思路,继续强化了内控管理,实行全面成本控制,围绕制造成本、销售成本、财务成本的所有控制点,从采购、销售、生产、财务、效率提升等五方面实行全面成本控制。4、人力资源方面公司始终坚持把“以人为本”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做好人才的培养、选拔和储备,逐步建立了能够适应现代化企业发展的高水平人才队伍。公司继续抓好员工晋职晋级等环节,积极为每位员工提供发现自我与展示自我的机会与平台;继续为各类人才提供再学习、再提高的机会,通过抓学习、抓管理,促进员工政治理论素质、创新精神和工作能力的提高。公司形成了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确保了绩效激励、价值薪酬体制的公平、科学,激发了员工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向更高的目标迈进。5、对外投资及再融资方面公司积极利用上市平台,强化市场意识,充分认识资本市场在提供资本保障、优化产权结构、改善治理机制中的重要作用。公司正有序实施募投项目“高端海洋装备能源系统项目(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