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公司暂无主营构成分析
1、主要业务公司是以建筑装饰工程项目的设计服务、建筑/装饰/幕墙/机电设备/软装家具/园林景观等采购安装施工服务为一体的专业化综合性建设集团,项目范围涵盖国家政府机关用房、高端写字楼、星级酒店、商场及商业综合体、批量精装住宅、大型公共文化建筑、医疗康养、特色小镇文旅地产等多个板块。公司具有国家建设部核发的较完备的资质证书,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以创意设计为核心,设计施工双轮驱动,同时在精装修总承包、改造工程等领域沉淀形成竞争优势,为客户创造高水准的作品,使弘高在国内建筑装饰设计领域享有较高声誉,连续多年获中国建筑装饰协会授予年度十大最具影响力设计机构奖(综合类),中国医院建筑优质绿色供应商称号,最具影响力酒店空间设计机构称号,并获“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荣誉,公司承做的项目多次获得全国建筑装饰行业科技示范工程科技创新奖。公司设计和施工项目的承接一般通过招投标、邀标的方式取得。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根据当前建筑装饰行业市场竞争激烈、对综合服务能力要求趋高、品牌效益显著增强等形势,公司在报告期内做了必要的管控和营销调整,一是对集团整体管理架构及人员进行了调整,优化业务管理流程,加强内控,强化法务、财务、内审等部门的工作职能,提升管理效率;二是调整市场经营方向及重点,发挥弘高创意的品牌优势及设计综合实力,利用已经完成和在施的北京第一高楼“中国尊”、杭州G20峰会主场馆、APEC会议雁栖酒店、成都环球中心、北大国际医院、北京国际中心、西安W酒店等众多标志性项目树立的标杆形象,重点布局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地方热点城市的地标性建设项目和实力雄厚如大型央企国企、品牌信誉良好的优质企业的建设项目;三是以提高客户服务能力、提升客户体验为核心目标,着力提升设计施工一体化服务体系。2、经营模式公司依靠已经建立的多种业务渠道、信息网络和客户关系,广泛收集与自身业务有关的项目信息,并指派专人做好客户关系的维护与跟踪工作,投标工作由投标中心组织完成。业务的承接一般通过公开投标和邀请投标方式。业主在确定项目总投资及建设方案后,通常以招投标方式确定总包和分包企业,主要方式包括:由业主直接确定总包和分包企业,业主先确定总包再委托总包进行分包。工程一般按设计和施工进行分阶段招投标。在项目中标后,中标公司与业主签订合同,对工期、施工范围、完工量确认方式、合同金额、工程款项的支付进度等进行约定。然后企业以项目为管理单元、按工程进度组织设计、采购、施工和售后服务等。设计业务工作流程如下:在项目中标签批合同后一般需要经过制订项目进度计划,成本立项,项目方案施工图设计评审,提交设计成果及确认交付等环节,并对施工过程进行全程设计跟踪服务直到项目竣工。2022年,建筑行业及下游房地产行业的不良影响仍在持续。下游房地产业因土地交易、新开工项目中止及在建项目延迟开工等导致房地产开发投资金额下降明显;受国家金融政策变化,房地产销售受到了较大影响,进而影响销售回款及项目开发贷款,导致房企资金链出现断裂。公司面对国内宏观经济增速放缓、房地产宏观政策调控、行业市场竞争加剧、客户债务违约,叠加建材原材料价格、人工成本上涨等因素,对公司乃至整个建筑装修装饰行业均是严峻的考验和挑战。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2,924,097.25元,同比下降23.02%;营业利润-460,827,400.16元,同比下降37.14%;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494,302,603.20元,同比下降33.34%。面对严峻的宏观经济发展形势,公司管理层采取稳健的经营方针,在董事会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优选项目,致力品质提升,强化风险管控,强化EPC项目的全过程服务管控,紧紧围绕战略规划,顺应变革,迎难而上,积极进取。一方面,根据公司经营现状及市场环境的变化,调整战略部署,公司放弃部分非优质客户及垫资项目的合作,暂停与多家大中型地产公司的业务合作。公司着力开发政府重点项目,深度挖潜项目潜力,发挥弘高公司设计优势,形成EPC服务模式,培养新的利润增长点;聚焦优质客户开拓,制定新的客户评选机制,在原有内部控制制度基础上,针对EPC服务模式的经营特点,公司对重点业务控制环节和相对薄弱的业务控制环节进行了优化和制度化建设,使制度更加规范且易于操作执行;加强内部审计力度,落实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对重点项目加大审计抽查力度;积极开发渠道型、战略型新客户。公司调整战略部署已初见成效,同时也保存了大量优质资源,为未来公司业绩提升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提升管理效率,加大应收账款催收力度。组织工程、法务、审计等部门成立了应收账款催收小组,大力清收应收账款。针对历史遗留的部分项目,主动出击,通过业务洽谈、司法诉讼等方式,力争完成项目结算并形成资金回收。通过提升内部管理措施和加大回款力度,在宏观经济下滑的情况下,虽然公司的经营产值出现下滑,但公司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已趋于稳定,在目前市场客观存在的现状条件下,使得公司能够生存,为公司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