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31 | 主营构成 | 主营收入(元) | 收入比例 | 主营成本(元) | 成本比例 | 主营利润(元) | 利润比例 | 毛利率(%) |
---|---|---|---|---|---|---|---|---|
按行业分类 | 汽车零部件业务 | 21.02亿 | 98.47% | 21.04亿 | 98.49% | -178.0万 | 122.02% | -0.08% |
家电零部件业务 | 2647万 | 1.24% | 2714万 | 1.27% | -66.77万 | 45.78% | -2.52% | |
其他(补充) | 341.7万 | 0.16% | 288.6万 | 0.14% | 53.10万 | -36.41% | 15.54% | |
其他零部件业务 | 273.8万 | 0.13% | 228.0万 | 0.11% | 45.79万 | -31.39% | 16.72% | |
按产品分类 | 新能源汽车零部件 | 11.72亿 | 54.90% | 12.16亿 | 56.91% | -4374万 | 2999.05% | -3.73% |
汽车传动零部件 | 4.648亿 | 21.77% | 4.390亿 | 20.55% | 2576万 | -1766.15% | 5.54% | |
汽车引擎零部件 | 2.458亿 | 11.51% | 2.481亿 | 11.61% | -231.3万 | 158.59% | -0.94% | |
汽车热交换零部件 | 1.253亿 | 5.87% | 1.210亿 | 5.67% | 431.4万 | -295.77% | 3.44% | |
汽车转向与刹车零部件 | 8709万 | 4.08% | 7374万 | 3.45% | 1334万 | -914.85% | 15.32% | |
家用电器零部件 | 2647万 | 1.24% | 2714万 | 1.27% | -66.77万 | 45.78% | -2.52% | |
其他汽车零部件 | 711.3万 | 0.33% | 625.5万 | 0.29% | 85.82万 | -58.84% | 12.06% | |
其他(补充) | 341.7万 | 0.16% | 288.6万 | 0.14% | 53.10万 | -36.41% | 15.54% | |
其他零部件 | 273.8万 | 0.13% | 228.0万 | 0.11% | 45.79万 | -31.39% | 16.72% | |
按地区分类 | 内销 | 16.32亿 | 76.44% | 16.98亿 | 79.50% | -6647万 | 4557.07% | -4.07% |
外销 | 4.994亿 | 23.40% | 4.349亿 | 20.36% | 6448万 | -4420.66% | 12.91% | |
其他(补充) | 341.7万 | 0.16% | 288.6万 | 0.14% | 53.10万 | -36.41% | 15.54% | |
2023-06-30 | 主营构成 | 主营收入(元) | 收入比例 | 主营成本(元) | 成本比例 | 主营利润(元) | 利润比例 | 毛利率(%) |
---|---|---|---|---|---|---|---|---|
按产品分类 | 汽车零配件 | 9.209亿 | 98.04% | -- | -- | -- | -- | -- |
家电零配件 | 1550万 | 1.65% | -- | -- | -- | -- | -- | |
其他(补充) | 148.3万 | 0.16% | 134.0万 | 0.14% | 14.32万 | -0.28% | 9.65% | |
其他零配件 | 140.0万 | 0.15% | -- | -- | -- | -- | -- | |
按地区分类 | 来源于本国 | 6.818亿 | 72.59% | -- | -- | -- | -- | -- |
来源于其他国家 | 2.575亿 | 27.41% | -- | -- | -- | -- | -- | |
2022-12-31 | 主营构成 | 主营收入(元) | 收入比例 | 主营成本(元) | 成本比例 | 主营利润(元) | 利润比例 | 毛利率(%) |
---|---|---|---|---|---|---|---|---|
按行业分类 | 汽车零部件业务 | 16.93亿 | 97.05% | 15.33亿 | 96.88% | 1.600亿 | 98.71% | 9.45% |
家电零部件业务 | 4604万 | 2.64% | 4452万 | 2.81% | 152.3万 | 0.94% | 3.31% | |
其他零部件业务 | 315.8万 | 0.18% | 261.4万 | 0.17% | 54.46万 | 0.34% | 17.24% | |
其他(补充) | 233.1万 | 0.13% | 230.6万 | 0.15% | 2.492万 | 0.02% | 1.07% | |
按产品分类 | 新能源汽车零部件 | 6.451亿 | 36.98% | 5.802亿 | 36.66% | 6493万 | 40.05% | 10.07% |
汽车传动零部件 | 4.711亿 | 27.00% | 4.294亿 | 27.13% | 4171万 | 25.73% | 8.85% | |
汽车引擎零部件 | 2.713亿 | 15.55% | 2.544亿 | 16.08% | 1685万 | 10.40% | 6.21% | |
汽车转向与刹车零部件 | 1.544亿 | 8.85% | 1.292亿 | 8.16% | 2520万 | 15.55% | 16.32% | |
汽车热交换零部件 | 1.385亿 | 7.94% | 1.292亿 | 8.17% | 931.6万 | 5.75% | 6.72% | |
家用电器零部件 | 4604万 | 2.64% | 4452万 | 2.81% | 152.3万 | 0.94% | 3.31% | |
其他汽车零部件 | 1262万 | 0.72% | 1060万 | 0.67% | 201.8万 | 1.24% | 15.99% | |
其他零部件 | 315.8万 | 0.18% | 261.4万 | 0.17% | 54.46万 | 0.34% | 17.24% | |
其他(补充) | 233.1万 | 0.13% | 230.6万 | 0.15% | 2.492万 | 0.02% | 1.07% | |
按地区分类 | 内销 | 12.99亿 | 74.46% | 11.88亿 | 75.07% | 1.111亿 | 68.53% | 8.55% |
外销 | 4.433亿 | 25.41% | 3.923亿 | 24.79% | 5100万 | 31.46% | 11.51% | |
其他(补充) | 233.1万 | 0.13% | 230.6万 | 0.15% | 2.492万 | 0.02% | 1.07% | |
2021-12-31 | 主营构成 | 主营收入(元) | 收入比例 | 主营成本(元) | 成本比例 | 主营利润(元) | 利润比例 | 毛利率(%) |
---|---|---|---|---|---|---|---|---|
按行业分类 | 汽车零部件业务 | 15.11亿 | 93.54% | 11.85亿 | 92.66% | 3.254亿 | 96.87% | 21.54% |
家电零部件业务 | 9882万 | 6.12% | 8911万 | 6.97% | 971.1万 | 2.89% | 9.83% | |
其他零部件业务 | 337.6万 | 0.21% | 255.6万 | 0.20% | 81.98万 | 0.24% | 24.29% | |
其他(补充) | 218.2万 | 0.14% | 221.1万 | 0.17% | -2.845万 | -0.01% | -1.30% | |
按产品分类 | 汽车传动零部件 | 5.653亿 | 35.01% | 4.325亿 | 33.82% | 1.328亿 | 39.55% | 23.50% |
新能源汽车零部件 | 3.237亿 | 20.04% | 2.475亿 | 19.35% | 7613万 | 22.67% | 23.52% | |
汽车引擎零部件 | 2.899亿 | 17.95% | 2.432亿 | 19.02% | 4666万 | 13.89% | 16.09% | |
汽车热交换零部件 | 1.650亿 | 10.22% | 1.368亿 | 10.70% | 2817万 | 8.39% | 17.07% | |
汽车转向与刹车零部件 | 1.559亿 | 9.65% | 1.166亿 | 9.12% | 3928万 | 11.69% | 25.20% | |
家用电器零部件 | 9882万 | 6.12% | 8911万 | 6.97% | 971.1万 | 2.89% | 9.83% | |
其他汽车零部件 | 1072万 | 0.66% | 842.4万 | 0.66% | 230.0万 | 0.68% | 21.45% | |
其他零部件 | 337.6万 | 0.21% | 255.6万 | 0.20% | 81.98万 | 0.24% | 24.29% | |
其他(补充) | 218.2万 | 0.14% | 221.1万 | 0.17% | -2.845万 | -0.01% | -1.30% | |
按地区分类 | 内销 | 11.88亿 | 73.57% | 9.349亿 | 73.10% | 2.531亿 | 75.36% | 21.31% |
外销 | 4.246亿 | 26.30% | 3.419亿 | 26.73% | 8277万 | 24.64% | 19.49% | |
其他(补充) | 218.2万 | 0.14% | 221.1万 | 0.17% | -2.845万 | -0.01% | -1.30% | |
2020-12-31 | 主营构成 | 主营收入(元) | 收入比例 | 主营成本(元) | 成本比例 | 主营利润(元) | 利润比例 | 毛利率(%) |
---|---|---|---|---|---|---|---|---|
按行业分类 | 汽车零部件业务 | 12.70亿 | 91.64% | 9.241亿 | 90.20% | 3.457亿 | 95.72% | 27.23% |
家电零部件业务 | 1.104亿 | 7.97% | 9588万 | 9.36% | 1456万 | 4.03% | 13.19% | |
其他零部件业务 | 351.4万 | 0.25% | 256.8万 | 0.25% | 94.60万 | 0.26% | 26.92% | |
其他(补充) | 195.2万 | 0.14% | 200.3万 | 0.20% | -5.081万 | -0.01% | -2.60% | |
按产品分类 | 汽车传动零部件 | 4.154亿 | 29.98% | 2.928亿 | 28.57% | 1.227亿 | 33.96% | 29.53% |
汽车引擎零部件 | 3.000亿 | 21.65% | 2.309亿 | 22.54% | 6909万 | 19.13% | 23.03% | |
新能源汽车零部件 | 2.259亿 | 16.30% | 1.580亿 | 15.42% | 6795万 | 18.81% | 30.07% | |
汽车热交换零部件 | 1.701亿 | 12.27% | 1.324亿 | 12.92% | 3768万 | 10.43% | 22.16% | |
汽车转向与刹车零部件 | 1.507亿 | 10.87% | 1.044亿 | 10.19% | 4629万 | 12.82% | 30.72% | |
家用电器零部件 | 1.104亿 | 7.97% | 9588万 | 9.36% | 1456万 | 4.03% | 13.19% | |
其他汽车零部件 | 772.6万 | 0.56% | 565.7万 | 0.55% | 206.9万 | 0.57% | 26.78% | |
其他零部件 | 351.4万 | 0.25% | 256.8万 | 0.25% | 94.60万 | 0.26% | 26.92% | |
其他(补充) | 195.2万 | 0.14% | 200.3万 | 0.20% | -5.081万 | -0.01% | -2.60% | |
按地区分类 | 内销 | 10.18亿 | 73.47% | 7.665亿 | 74.81% | 2.517亿 | 69.68% | 24.72% |
外销 | 3.657亿 | 26.39% | 2.561亿 | 24.99% | 1.096亿 | 30.33% | 29.96% | |
其他(补充) | 195.2万 | 0.14% | 200.3万 | 0.20% | -5.081万 | -0.01% | -2.60% | |
2024年上半年,受益于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业务规模的提升,公司整体实现营业收入10.2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10%。因前期资本投入较大而规模效应尚未显现,期间费用亦维持较高水平,公司报告期处于亏损状态,但毛利率较上年同期实现转正,经营绩效逐步转好。报告期内,公司以产能释放及降本增效为重心,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一、战略转型成效显现,三电壳体核心业务地位得到夯实报告期内,以三电壳体、智能驾驶壳体及混动车型自动变速箱阀体为核心的新能源业务收入占比已达55%,公司已成为新能源业务收入为主的汽车零部件厂商,转型成效明显。报告期内,公司获得国内知名新能源整车厂、国际国内知名tier1客户等多项新能源业务项目定点,产品涵盖多合一电机壳体、电控壳体等,在手订单充足。多合一电机壳体:工艺路线成熟、合格率及生产效率处于较高水平,已稳定量产并持续获得新的订单,终端配套于问界、智界、理想、长城、埃安、奇瑞、小米等车型。逆变器壳体:对北美知名整车厂、国内知名tier1、吉利等客户供应稳定,终端配套于理想、极氪等车型。电池托盘:配合国内多个头部的电池厂商进行结构设计并取得项目定点。智能驾驶壳体:批量供应国内头部tier1客户,终端配套问界、智界等车型。自动变速箱阀体:为公司传统优势业务,持续稳定供应国内知名新能源整车厂、长城、长安等客户。二、对国内头部tier1客户份额提升,终端配套车型销售良好公司除与博格华纳、法雷奥、博世、大陆等国际头部tier1及特斯拉、比亚迪、长城、长安、吉利等知名整车厂客户保持常年良好的合作关系外,报告期内亦深化与华为、汇川等国内tier1客户的合作。公司对华为、汇川等客户诸多产品于报告期量产,销售额明显提升,预计对公司全年销售额产生积极影响。公司新能源产品质量可靠、稳定性高,赢得了客户的信任,提升了客户粘性。国内市场热门车型如理想、问界、智界、享界、小米、极氪、深蓝、特斯拉、比亚迪、埃安等均配备公司新能源产品,为公司新能源业务的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三、马鞍山生产基地产能持续释放,匈牙利生产基地部分投产马鞍山生产基地配备压铸车间、机加工车间、模具车间、热处理车间等,压铸及机加工设备大部分已投产使用,处于产能爬坡期,报告期实现产值3.53亿元,已成为公司产能的重要组成。匈牙利生产基地已有部分产线投产,配套整车厂客户的欧洲工厂;此外匈牙利生产基地亦获得部分欧洲整车厂、tier1客户的项目定点,对匈牙利生产基地未来产能释放产生积极影响。四、持续降本增效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推行降本增效措施,主要包括:1、努力提升产品良率及一次合格率,追求更高的效率与质量;2、与部分客户积极沟通缩短账期,并取得成效;3、撤回天津外租车间,减少租金成本;4、优化配置南京马鞍山两地生产资源,降低物流成本,减少不必要的加工、转运环节等。五、组织变革,提升运营效率公司优化绩效考核,以业务为导向,调整配置各事业部资源,聚焦利润目标,直接对产品及客户负责。利于业务聚焦,明确责任划分,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